Thai Temple Puzzle
佛教是印度次大陆的一种本土宗教,包含多种传统、信仰和实践,主要基于乔达摩悉达多的教义,乔达摩通常被称为佛陀,意思是“觉醒者”。公元前 6 世纪至 4 世纪期间,佛陀在印度次大陆东部生活和传法。[1]他被佛教徒视为一位觉悟或开悟的老师,他分享了他的见解,通过了解和看到缘起(pratītyasamutpāda)来消除无明(avidyā)并消除烦恼,从而帮助有情众生结束痛苦(dukkha)。贪爱(taṇhā),从而达到一切痛苦的止息,称为涅槃的崇高境界。 [2]
佛教的两个主要分支被普遍认可:南传佛教(“长老派”)和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在斯里兰卡和东南亚(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等)拥有广泛的追随者。大乘佛教遍布东亚(中国、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台湾等),包括净土宗、禅宗、日莲佛法、藏传佛教、真言宗和天台宗。在一些分类中,主要在西藏和蒙古以及中国和俄罗斯的邻近地区修行的金刚乘被认为是第三个分支,而其他分类则将其列为大乘的一部分。
虽然佛教在亚洲仍然最受欢迎,但现在这两个分支都遍布世界各地。根据佛教信仰的定义方式,对世界各地佛教徒的估计存在很大差异。保守估计在 350 至 7.5 亿之间。[3][4][5]较高的估计数在 1.2 至 17 亿之间。[6][7][8]它也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宗教之一。[9][10][11][12]
佛教宗派在解脱道的确切性质、各种教义和经典的重要性和经典性,特别是各自的修行方面各不相同。 [13]佛教传统和修行的基础是三宝:佛、法(教义)和僧伽(团体)。传统上,“皈依三宝”是走上佛教道路的一种宣言和承诺,通常也是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区别。 [14]其他做法可能包括遵循道德戒律;寺院团体的支持;放弃传统生活并出家为僧;正念的发展和冥想的练习;培养更高的智慧和洞察力;研读经文;虔诚的实践;仪式;在大乘传统中,祈求佛菩萨。
阅读更多信息